阅读历史 |

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 第222节(2 / 3)

加入书签

讯室里另外一位旁听的吴继兴本来是用不着在这里的,一个小小的刘泽清而已,还犯不上堂堂吴家二爷亲自出马。

不过考虑到刘泽清之前的诡异手段,所以吴继兴留在里面的目的就是仿制对方搞什么把戏。

面对两位审讯者刘泽清已经从方才的反噬之中恢复过来一些,但他依旧嘴硬,面对审问顾左右而言他。

吴芷萱则在审讯室背后开始给高景飞介绍刘泽清和刘家的情况。

“这刘家也是之前我同你说的兰芳一系的几个派系之一,而且其先祖还坐上了末期兰芳大统制的位置,一做就是两任。”

“只是后期刘家跟尼德兰人不清不楚,出卖了兰芳的利益,导致这个曾经唯一夏人做主的南洋国家在殖民者和土著的围攻之下分崩离析。所以刘家跟其他几家几乎成为了死敌,二百多年下来,虽然不复当年那样的情况,关系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刘家先后依靠过尼德兰人、布列塔尼亚人,现在还有爪哇泥锡人做靠山,在勃泥的势力依旧较为庞大,明面上虽然不是统治一州,但因为背后有爪哇泥锡支持,跟我们吴家比也没差多少。”

通过吴芷萱这么一说,高景飞对这刘家的印象也瞬间变得不好了。

“原本我还以为这刘家是跟罗家和陈家一样的那种兰芳国的创始人家族,是坚持自身夏人身份很有风骨的海外遗民,现在看来,这刘家恐怕就是那种电影里演的二鬼子汉奸家族啊!”

而他看向玻璃里面审讯室被扣押着的刘泽清目光也带起了鄙夷。

“起什么名字不好,偏偏要起个汉奸军阀的名字,我还以为只是巧合,没想到根子在这里呀!”

吴芷萱闻言笑道:

“你还别说,这刘家据说确实跟明末投降了金廷的那位鲁东总兵刘泽清有一定关系,是其家族旁系子弟其中一支的传承。”

经验礼包和新发现

“据说当年是因为金廷嫌弃投降的刘泽清反复无常,手底下又不缺汉奸买命,就命人将其绞死。这位拥兵自重、屡屡不战而逃,坐视大明江山崩塌,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总兵,最终却死在新主子的手下,也算死的憋屈!”

吴芷萱带着几分愤恨的感慨着。

“然后刘家族人四散,南洋这一支最为油滑,早早就独占了刘泽清留下的后路,通过早年刘泽清安排他们负责海贸的关系,侵吞了刘家财产后便举家乘船逃到了吕宋,然后又辗转来到勃泥。”

“后来勃泥洲岛的夏人家族有志于建立一个国家来报团取暖,抵抗土著和殖民者的威胁,便把人口财富不少的刘家也算在内,拉进了兰芳国的同盟之中。”

“而那时我吴家先祖因为刘家当时在南洋从事贩卖人口和烟土的买卖,坑害了不少夏人同乡同胞,而不屑与之为伍,所以只是贡献了一笔钱财和动用关系来支持兰芳国的建立,本身并没有参与兰芳政权的统治之中。”

“说起来,我家与刘家的敌对,还要比兰芳国那些家族更早。”

高景飞听了不由赞了一句说道:

“还是贵家祖的眼光慧眼如炬,早在当年就看清了刘家的真面目!”

吴芷萱微微一笑说道:

“没有参与兰芳建国,也不全然是因为与刘家不对付,当时我家已经在勃泥扎下根基近百年,是除了勃泥王室等土著酋长之外岛北部最强的一股势力,名义上向勃泥王称臣,实际上已经掌握现在三里坤东边这部分土地,在勃泥王统治的领地之中地位实力堪比汉末的曹魏!”

高景飞听了恍然,三国的故事夏国老百姓太熟悉了,随便在街边抓一个大叔和小学生都能跟你侃上几句,他自然知道魏武太祖的丰功伟绩,而且最让人值得称道的是,那位魏王尽管已经把持朝政大权,但到死也是对汉帝称臣,没有自己称帝谋朝篡位。

这方面比他儿子做的可是强太多了。

不愧是被评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千古风流人物!

想想吴芷萱说的,那时候的吴家跟勃泥王室之间的关系还真是类似献帝与曹操之间的情况。

吴芷萱继续说:

“我家先祖那时候正在谋求联合勃泥部和周边几个部落的土著酋长共同组建联盟,以对抗越来越凶残的爪哇人和马来亚人等部落的进攻,而那背后还有殖民者们的挑拨……”

“当时的勃泥部还只是几家酋长之中比较弱的土著部落之一,是我家在背后倾力支持,才让其成为联合后的勃泥王国之首的。而我们家忙于勃泥王国内部的问题,也就没能过多参与兰芳国的建立之中,不然至少也是大统制国几大势力之一。”

“如果那样,或许刘家也没有机会趁着兰芳内忧外患的机会,做了尼德兰人的狗腿子,出卖兰芳的利益换取自身的荣华富贵!”

高景飞也跟着唾弃了刘家几句,然后问道:

“这刘家既然也有些来头,他们有什么超凡的传承没有?”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方才就已经发现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